你有想過像是生氣、悲傷、痛苦、羞愧、煩惱、焦慮等等的負面情緒,其實也是需要花時間休息才能平復的嗎?花太多時間沉浸在這些情緒裡會對個人的心靈造成傷害,長時間下來也會讓人越變越不健康。像是我們比較熟知的可能就會是憂鬱症或是躁鬱症,這些病症大多數不是短時間所造成的結果,但一旦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去看醫生才有可能逐漸好轉,如果無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會成為自我消耗,這次就來一起學習如何離開負面情緒吧!
我們曾經訪問過一位自己出來開業八年以上的律師-Joe。
他在訪談的時候其實就有提到律師這個行業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這麼簡單,他們每天都要承受非常大量的負面情緒,家屬可能會把他們當心理諮商師,不斷告訴他們社會的黑暗面或是自己很低潮的故事,然後也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洩在律師身上,所以如果當案件很多的時候其實也就代表他們吸收了非常多的負面能量。
所以想要當律師的人不能只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還要可以自我解除高壓的工作狀態才有辦法繼續在這一行做下去。
因為律師是一個不能任意表露情緒的職業,即使他們遇到的一些事情,心裡可能感覺到有點難過或是低潮,開庭的時間也不會因為他們而改變,加上他們在法院上其實進行攻防戰的時候要是不小心表露出自己的自身情緒,等同於向對面的律師展現出自己的弱點,所以不論如何想辦法都要忍耐下去。
Joe也說了其實為了工作他練就了不被情緒所左右的基本生存能力,他以前都會提醒自己:「如果情緒無法轉換成利益,那就必須要斷然割捨。」
他認為人類的感情就像是一個倒影,而那些過去的事實都像是一個原點,所以我們只要去找出情緒的原點就會發現原來這些情緒都是過去的投射,只是一個點的餘波,過去的事實其實是並沒有意義的。
Joe也有說過他處理情緒的第一個步驟就是了解情緒到底從何而來,簡單來說就是回到現實層面,用人、事、時、地、物去拆解這個事實,看到底是什麼事情讓他自己有情緒,如果能找到的話其實就可以豁然開朗。
他也說過其實他覺得有情緒的時候是因為你的思緒可能處於一個混亂狀態,人如果真的在清晰的狀態其實是沒有情緒的。
我自己也有練習接納情緒的經驗,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話其實我可以建議一些方式。去年開始我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就是當我產生一些情緒或是感覺到心裡不舒服的時候,我就會跟自己對話。
如果我今天很生氣的時候我就會講出來、會問我自己說:「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就是練習把情緒說出來,然後再讓自己回答。那我問自己之後我自己回答:「很生氣。」那我就會再問我自己:「那現在生氣可以解決事情嗎?」我就再回答:「不能解決事情」。
最後你要替自己下一個結論:「你要讓你的情緒牽著你走嗎?你要讓你這個情緒毀掉你今天嗎?」其實透過這樣的練習就可以去慢慢認識自己的情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然後練習把情緒放下。
Joe跟我說他認為想出來創業當老闆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去調整自己的思維,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老闆,所以當老闆必須要擁有少數人才懂的思維,而這些少數人指的就是老闆本身。如果你也願意練習讓情緒不要停留在心中太久,你就會發現其實你擁有了兩種超能力:
第一種是因為你還沒練習過如何調整情緒,所以你就跟大多數人一樣,也就是說你可以了解大多數人的想法是什麼。
第二種是因為你已經練習如何接納情緒了,所以你就會變成跟其他少數的老闆一樣,一般人其實是無法了解你的想法是什麼的。
偷偷跟你說,在商場上的話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因為你總不會希望別人利用你的情緒去左右你的決定吧!Joe也說過這就是他勝訴的秘訣。
這個方法其實適用於任何的情況或是任何的困擾,所以養成與自己對話的習慣其實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你也不會去糾結在這些負面情緒上面,因為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也可以輕鬆地判斷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做會比較恰當。
例如你經常感覺到委屈,是因為某些人一直去踩你的底線,或許核心問題是你對於你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所以不敢說出你自己的底線,但當你梳理完事情的前因後果時,也許你就能直接判斷是否要直接跟對方說明。
所以只要你有情緒的時候就多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即使不是大事也沒關係,平常養成自問自答的習慣,多了解自己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