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開箱:LEGO Ideas 推出第 41 組盒組編號 21333 梵谷《The Starry Night 星夜》。
一開始說明書是說明梵谷的故事,1853年出生在荷蘭,一個距離阿姆斯特丹約兩個小時車程的小鎮津德爾特,在二叔叔和弟弟引領之下進入的藝術的世界,在成為全職藝術家之前曾經當過策展人,在他生命裡的最後十年(1880~1890年)他完成了超過兩千個作品,包含900幅油畫及超過1100幅的水彩。在他1888年寫給弟弟的信提及過:“如果我的話都賣不出去我無能為力,然而有一天人們會了解到我們對於這些藝術的投入價值遠遠超過了顏料的成本和我的生活開銷。“
1889年在他健康惡化後,自願前往了普羅旺斯地區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療養院接受治療。在某些流程中梵谷被醫生鼓勵繼續創作,在一年內他就創作了超過一百五十個作品,其中就包含了The Starry Night。在他寫給弟弟的信他有提到:“星空總是讓我做夢。”就像很多其他梵谷永垂不朽的作品一樣,旋渦中的藍色、黃色筆觸,透出了超越作品乍看起來的強烈情感。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1941年取得這幅畫,這也是梵谷第一個被收錄在紐約的作品。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是為了這幅作品前往這裡。 現在你可以自己重現一個3d版本的The Starry Night。
由於他是白天被允許外出創作,所以他創作時無法看到夜晚,但他憑著腦中的記憶重新想像出充滿星星的夜空,說明書說柏樹經常出現在梵谷晚期的作品,是希臘文化中死亡的象徵。在The Starry Night連接了天堂還有大地。
這位是LEGO Ideas提案的粉絲設計師,他喜歡藝術、畫畫還有科幻,樂高對他來說非常特別因為可以自由拼裝組合來創造出充滿藝術性的表現。他說他一直對於梵谷的作品深深著迷,很想重新創造它最代表性的作品之一The Starry Night。有一天他玩樂高的時候突然發覺把樂高隨機交錯堆疊可以創造出類似梵谷標誌性的獨特筆觸。在創作過程中尋找適合的零件非常有考驗,而且還要維持畫作裡的元素及比例不變。
他們和MoMA密切合作,經過各種零件的嘗試和擺放角度,希望梵谷美麗的筆觸能夠確實重現。最後這個令人欽佩的成品要感謝MoMA的幫助。最後如實呈現了實際原畫作的深度、圖層,不但是為了梵谷的粉絲也是為了任何藝術愛好者所打造的。他對梵谷的人偶也非常滿意,無論是畫布還是調色盤。也提到:“你可以把人偶單獨擺放出來或者讓它融入畫作當中。”
除此之外這次還多一張紙,是在說明樂高正在逐漸更換掉用來裝零件的拋棄式塑膠袋而慢慢轉成紙袋。所以玩家是有可能拿到紙袋版本的。
拼裝的過程前半段是在拼畫框內的畫作本身,這組拼裝的樂趣我覺得是近期拼裝的樂高裡面最高的。這樣前面要拼上畫作中的小教堂就用小零件很巧妙地勾勒出來。
而且別於畫作本身是平面的,樂高用立體建造出來真的是很有趣的體驗,不過崩潰的就是以藍色為主的背板,撕開幾包全部都是藍色的,總共有四種深淺不一的藍色。
樂高現在的說明書比90年代的還不如,顏色有夠不準,大量藍色零件放在一起要瞬間判斷說明書是哪個藍、代表實際鄰近的哪個藍真的是一大挑戰。
之後是拼好畫框組合在一起之後才會加上上面的細節,這邊要特別注意一下,一定要確保每一塊零件都壓緊,不然面積這麼大厚度也比我想像的厚,說真的零件是很有份量的,沒有確實壓緊的話很容易整塊掉下來。
還有這組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這個,所有看到的圖案都是印刷磚。 梵谷的minifigure當然不必說,最可愛的就是樂高比例的The Starry Night畫作,神韻很到位的縮小版本。
還有前面提到最具代表性的藍黃交錯的星星和月亮也都是印刷磚。而且有部分還是印在透明零件上,這包零件真的是撕開嘴角就上揚。
放上星星跟月亮真的是一大享受,還有剛剛提到的教堂周圍的小房子,屋頂使用大量直角零件去堆疊,結合棍子一根才裝上去,裝置好之後基本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