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說只有蘋果生態圈裡面能充分應用的視訊鏡頭以及出乎意料的麥克風喇叭。
螢幕正面的上方是1200萬像素、122度的超廣角鏡頭,而且整個Apple Studio Display是由A13晶片驅動的就像塞了一台iPhone 11 Pro在這個螢幕裡面一樣。
這個鏡頭還具有人物居中的功能,使用face time或是zoom會自動把你保持在畫面中間。
這裡還藏了麥克風,根據官方描述是「錄音室等級三麥克風陣列」。以一般視訊通話來說的話Studio Display的麥克風我覺得算是非常夠用。
喇叭是我最意外好的部分,支援度比全景聲或是播放影片時支援空間音訊,原本我覺得螢幕內建的喇叭應該就是當作沒有,沒想到這個喇叭讓我直接把原本接在iMac上面的Bose Companion2 Series II賣掉了。
在看起來並不算太厚的機身內藏的喇叭居然可以這麼好,雖然喇叭是向下的方向但是擴散做的很好真的能聽出後方或是天空聲道,而且不是單純做到而已是聽起來還真的很舒服,音量開到最大也不會有不適感,低音稍微弱了那麽一點但內建喇叭的程度足以讓我賣掉Bose的外接喇叭算是我覺得非常意外的額外價值。
如果是考慮工作、娛樂都會在電腦前面的話那我認為這個螢幕的表現算是非常地出色。
再來分別說說搭配桌機Mac Studio以及筆電MacBook Pro的體驗,如果平常搭配的是Mac Studio或Mac mini得到體驗其實就和iMac是完全相同的,當然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像iMac一體成型把所有東西全部都塞在螢幕背後,桌面需要多空出一個空間來放Mac mini或Mac Studio。
而搭配MacBook系列的話,即使BenQ這個螢幕說是有針對Mac進行最佳化但偶爾就是會出現接上螢幕之後啪袋啪袋,可能螢幕只會幫主機充電並沒有把畫面串到螢幕上面,偶爾需要重新插拔Thunderbolt才會恢復正常。
而且休眠和喚醒的時候偶爾也會遇到慢好幾拍甚至一樣需要重新插拔的問題,雖然不會到根本無法使用但是偶爾遇到這種小毛病就讓會你感覺很差。
這幾個月使用下來搭配MacBook系列是真正可以隨插即用,平常我如果帶筆電出門回到工作室之後就這樣把MacBook Pro藏在螢幕立架的下方,搭配觸控板和鍵盤鍵只要插上一條Thunderbolt其實體驗上就跟搭配Mac Studio或是之前的iMac用起來幾乎相同。
總之只要是搭配蘋果自家的主機那我可以跟你保證無論是之前蘋果自己有在賣的LG UltraFine 5K 27吋顯示器,還是BenQ PD2725U體驗上Studio Display絕對都是壓著他們打的。
我常說蘋果最強的並不是單一產品的規格數據有多厲害,而是兇惡的蘋果生態圈使用體驗,這點也在這個螢幕上再次得到最佳驗證。
蘋果這個Studio Display定位就是非常明確地偏向專業使用者,但絕對不是最頂端那2%、3%擁有最頂級需求的那群人。
在專業定位的iMac產品線消失之後比較偏向初階給任何在日常會使用電腦的普通使用者的最佳選擇:M1 iMac,一個一體成型、一次到位、好看又夠強大的桌上型電腦。
而高階的iMac就被拆成了Mac Studio以及Studio Display,而且根據我使用iMac 5k的經驗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好的做法,因為我的上一台iMac 5k從2014年底用到今年2022年初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大問題,雖然說和新機器比起來確實是慢但即使是要做最吃重的影片剪輯工作,拜FinalCut Pro的Proxy所賜即使要剪輯4k、8k的影片也不太需要擔心跑不動的問題。
被拆成Mac Studio以及Studio Display對使用者的角度而言是可以更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