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聊聊《通膨時代,我選擇穩定致富》,這一本書一路從理財、指數化投資、風險、買進賣出的紀律、投資組合、金融商品介紹到最後穩定致富的秘密,毫無藏私的全攻略!每個章節後面還有專欄分享,有點像是補充說明和重點整理,我最喜歡用各種生活化的舉例把困難的金融投資講得非常生活化!這次我會針對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內容分享。
很多人會把「理財」跟「投資」搞混,不過理財其實比較像是搞懂自己的錢從哪裡進來、從哪裡出去,而投資比較像是增加複利效應即便有可能是負成長,所以搞懂理財其實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選擇的其中一種方式。
來講講「存錢」,小資如我,戶頭裡面都不見得會有多大筆的資金,我其中一個戶頭繳完信用卡只剩下三千多塊,大部分的人有最大的資產就是活存資金,不過就是因為最大的餅乾都放在身邊,才應該要將這一塊餅乾放在活存利率最高的銀行。
2023年剛好是升息時代,各家銀行都在提升自己的活存利率,這對貸款族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活存專門戶來說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即便是從一個月十幾塊錢變成一個月五、六十塊錢而已,對小資族來說已經是多一杯飲料的喘氣空間了!
這也是我有諸多銀行的原因,一來是我不會把所有的資金停泊在同一間銀行。
像書上所說存三到六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對我來說太少、我又怕銀行倒閉會出事情,所以我手上有兩間活存利率相對高的銀行帳戶,一個是小額存款專用的Bankee數位銀行,半年五萬塊以內利息2.6%,相對其他銀行是5.7倍。大筆資金停泊我依然會選擇大戶投,2023上半年額度在30萬以內都有1.5%的利息,外加20次免費跨行轉提,臨時要用錢也不會怕。
外幣帳戶我選擇的是玉山銀行活期是1%,但我的美金直接轉定存做一年可以到3.8%,跟我的外幣儲蓄險一樣啦!
大家提到理財好像只會講記帳?其實理財的精髓我個人覺得除了比較活存利率之外,還有信用卡優惠、回饋金等等的技巧。跟大家講這麼多就是要強調『沒有本金,沒有辦法投資的真理』,不要借錢、融資去投資,會本末倒置!
在我家有兩派長輩,一派是從小教我做股票另外一派是提到股票就皺眉頭要我小碰,原因是在股票市場內如果有人撿了便宜就代表一定要有人為此吃虧!股票的原理很簡單:物以稀為貴。股票上漲的意思就是大概看好這前景,每個人都想搶,自然股票就會往上漲,反之就會往下跌。散戶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跟著鋒頭去買貴,每個人都有了,東西沒價值了,草草售出反而賠了價差。
書中舉例了作者在大學投資上發生的故事,老師透過一個虛擬平台請每個同學比賽,大家都有1000萬的虛擬資金可以隨意投資,比賽會一直進行到學期末,最後教授公佈誰的成績最好,雖然是虛擬平台但它反映的是真實股票市場,所以並非沒有參考價值。
作者當時看著身邊的同學每個躍躍欲試,自己一點概念都沒有,想問老師有沒有方法跟建議,老師只給他一抹神秘的微笑。 於是他心想:反正我也不懂那就亂買吧!買完之後他就關閉平台直至學期末就沒有再打開那個軟體,直到比賽成績公佈那一天,作者的成績居然是全班第二名!當初那些講得頭頭是道的人反而不敢出聲。
這個故事並非只告訴我們Buy&Hold,在你挑選對的標的的時候真的很有用!證明了人類的大腦普遍不擅長投資!這點從S&P500和平均投資人的報酬比較圖就能夠看出來,而「行為經濟學」其實能解釋為什麼人腦不適合投資!
人很容易過度樂觀和自信,根據統計有超過八成新創企業家認為自己的企業會持續經營超過五年以上,但事實上有三分之二的新創企業會在五年內消亡。散戶總是堅持自己能從新聞與輿論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可以打敗大盤和外資成為萬中選一的幸運兒,我相信偶爾大家會看到一、兩個那種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