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分享關於新手踏入電商會想要了解的一些問題:第一個是我要怎麼開始?第二個是電商是不是需要大量的囤貨、會不會需要這樣大的成本?
第一個是選品要選到你要賣的商品;第二個部分是客群;第三個部分是平台;第四個部分就是所有的流量。
假設說你今天是賣保健食品,你的保健食品是大概四十五歲以上吃保養身體的那你可能在instagram去做曝光、可能在蝦皮去做銷售,兩個月、三個月比方說生意很差然後你會想說是不是這個商品有問題?我覺得不全然,這個商品它的屬性、它的功效是適合四十五歲以上那你一開始選instagram這件事情就沒有那麼正確了。
假設我要賣這一款行動電源,成本、毛利率都算好了以後我就要去思考:「誰會需要這個行動電源?」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是可以用標籤去幫商品設定它的TA。假設說這個商品主打的是電力非常高、好攜帶我可能就會把目標客群再往比較需要更大電量在支撐的,這個時候你的基本的族群可以已經出來了,就是為什麼我說它的屬性、它的客群目標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先設定目標的客群以及選品。
很多人說那我到底「要先選出我要銷售的客人」還是「我要選出我的商品再去找客人」?
我覺得這兩種方式沒有哪一個先哪一個後,如果你已經有商品、已經知道自己要賣什麼那就是要定調你的目標客群。但是如果你沒有商品那你要怎麼去定調?我大部分喜歡銷售商品的目標客群會落在二十五到三十四歲,那不是說二十五以下、三十五以上這兩個區塊就不會是我的消費族群,也會是但也許不是那麼主軸,那我會先從這個族群下去設定,所以先設定一個目標族群出來當然你可以選的商品就會非常非常得多。
另外一種就是「你先選好你要的商品再去打目標的TA」。所以設定好自己的目標客群以及選定你的商品後接下來就會是:「在哪邊賣?」
普遍有幾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官網型,它又會細分可能比較偏向一頁式網頁或者是電商平台,例如pchome、奇摩拍賣、露天、樂天、蝦皮。那接下來還有另外一種我把它統稱叫電商平台,例如說91APP、1ship這些。
以入手來講的話很多人會先從電商平台開始, 我沒有覺得不好因為畢竟我們自己的課程主要是教一頁式網頁、蝦皮網站。原因是其實一開始在做電商沒有大量廣告資金的情況下其實在社群紅利強的情況下是很難像以前一樣在網路上po文就會有人買,所以我們很仰賴的是你要去透過一些操作像是蝦皮目前每個月的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它會吸引很多人進站去消費因為它一定會放出利多,例如說滿199免運或者是一些折價券,那集中在這個平台接下來就是各個小帳號去搶奪這些流量。
流量基本上簡單去分就分成兩種:一種是免費一種是付費。
付費流量就是廣告,不管是臉書廣告還是蝦皮的內部廣告還是google廣告。流量這個東西以蝦皮來講它就是會有平台的流量去支撐這一些小賣家,那這個平台流量可以透過廣告去搶、透過銷售量去搶、透過最新刊登去搶。免費流量也包含是社群經營就是facebook跟instagram,其實社群經營還包含很多為什麼講這兩個是我覺得新手剛開始可能對於這兩個會比較熟悉一點,所以社群是很好傳達價值的管道。
接下來就是付費流量,像如果你是官網然後一頁式那這個時候我本身你把站開在那邊如果你沒有做seo優化、沒有做關鍵字這個東西google可能會收不到你的商品,那在這個時候你可能就要透過在社群投放廣告進而轉站。廣告我認為是電商不可或缺的,現在講的東西是比較粗淺的那當然有非常深包含是你可能在自己的網站那人家要怎麼去搜尋到?很有可能會透過google。有人有可能想要找行動電源,那為什麼有一些行動電源會在很前面,這個是我覺得當你進入電商世界後接下來你會去學到的東西。
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問題:需要很多錢嗎?需要囤很多貨嗎?
我一開始在做電商其實我只花了五千塊就開始去執行了,其實電商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種叫預購式可以做到買空賣空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可能不容易做大、很容易遇到一個瓶頸就是你的週轉率的問題。
關於這一個買空賣空或者是說0元電商在我們的電商課程裡面都有很詳細的教導,包含我的服飾品牌剛開始其實不能說完全沒有成本但成本非常低的開始去開始運行,到現在平均應該都是有60萬的營業額。
所以我認為電商是想要創業很好的切入點因為它的成本跟開一間店真的不能相比,那當然想要做大我認為跟線下的店是一模一樣都要花相當的心力,可是我的目標就是先讓我的每個學員營收都有到20萬、淨利最少都有5~6成這是我們電商課會去教到東西,包含是如何打造純預購型然後把貨的成本壓到最低或是小貨量是一萬塊以內就可以開始運行的電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