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應該算是我們的人生中真的非常重要的課題,三招教你如何穩定無痛存錢的招式。
我教的方式是從內而外去改變自己的,第一招是你要知道你為什麼會痛?為什麼會快樂嗎?這意思是我們在買任何東西的時候都有兩個步驟,第一個是花錢第二個是買到東西。我們拿到東西的時候是快樂的、花錢是很痛的,但是大家喜歡購物的原因是大家都用信用卡現在也有幾期0利率的優惠,所以你會發現你刷一下那個卡你只有痛刷下去的那一下下而已,就是因為你知道痛一下下所以你才會無止盡的花錢,這會讓你覺醒存錢關鍵是「你要擁有痛的感覺。」
第一個方法是以後買東西都盡量以現金付款。
假設你要買一個五萬元名牌包包你刷卡那一下之後就會很開心拿包包離開,但如果今天是拿50張千元鈔票的話你一張一張算給店員看的時候心會很痛。假設你要買一個貴重的東西你可以去領現金,你在領現金的過程你就會冷靜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所有折價券都丟掉,折價券就是誘惑你消費的行為而不是讓你省錢,信用卡紅利點數那些都是讓你越花越多錢的。
舉另一個例子:早上喝個咖啡、下午買一杯飲料的飲料一個禮拜你大概可以花250塊錢左右,那麼一個月的飲料費就是1000元。假設1000元拿去投資美國大盤,美國大盤一年的平均複利10%左右,把這1000塊錢存到美國股市然後什麼都不理它一年的報酬率大概是10%,所以每年被動收入大概是100塊錢,而且我算過1000塊的投資美國股市大盤大概30年後你的1000塊錢會多個十倍。
第二招是大家要做好分離帳戶就是把帳戶分開,所以我們可以分成兩個戶頭、三個戶頭,我們要先學會「先存錢,再消費。」
例如說每個月5號拿到薪水,你可以跟銀行設定說薪水十萬塊當中裡面可能三萬或兩萬或者一萬可以指定它自動轉帳到另外一個戶頭裡面,只要跟銀行說我在某個時間我想約定我的錢就可以指定轉錢到另外一個帳戶,把你想要存的錢先強制轉到另外一個帳戶這樣就存到錢了,另外一個帳戶你可以把金融卡剪掉就不要動它。
大家都是「先消費,剩下來才拿去存。」但是如果我們學習「先存錢,再消費。」這樣子剩下的錢你就算當個月光族你還是可以存到錢。
如果你每個月存3000塊台幣那三十年、四十年後會產生什麼結果?
如果是1%的話就是所謂的定存,美國大盤大概8~10%的績效、台股大盤約莫是6~8%,我講的是傻傻的存,我的定義是投資報酬率6%以上你就算是會理財那如果有12%就是高手。如果你每個月定期定額存3000塊錢到6%的投資商品上面你三十年就有300萬,我們剛剛不是說每個月要存一萬塊存了半天才300萬,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在存3000塊錢你只要會投資就變300萬,那如果存一萬塊的話其實三十年後你可能就有1000萬以上那更何況你投資報酬率更多。
存錢的目的除了為了自己以外還有為了退休生活,這樣的方法我相信你只要先存錢後消費並且當個快樂月光族存錢就覺得很開心了,這樣想起來存錢其實好像就變成一件沒那麼痛苦、困難的事情,這樣大家都可以當一個會存錢的月光族,想花還是可以花但是你還是有存錢。
第三招是錢要花在對的地方。
錢有一個吸引力,很多人會把錢花在會吸引脂肪的商品上,如果你吃這些垃圾食物的話是不是脂肪會你黏在你身上;有些人的錢會吸引到空間、時間。你想想看你買一個東西,假設我買這個東西在台北市區堆了一坪的空間,台北市中心一坪也要可能80~100萬,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東西佔據了你那個100萬的空間,它吸引到的空間就是把你空間佔滿了。
吸引時間就是假設你買switch或PS5你會發現雖然很好玩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你一天會被吸引到很多時間,所以錢花在不對地方的地方第一個你的空間不見了、第二個時間不見了。所以花錢之前都要先思考你到你吸引什麼東西,錢應該要花在說像學習上面、會對自己有幫助的地方。
LV包包也是一個好股票,像寶僑、嬌生、VISA卡、MASTER、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如果你喜歡這些東西的話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安穩、非常棒的公司,如果你真的認識公司的話你反而可以危機入市。
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基礎的,在心態上要做一些改變,除了定存把錢放在銀行之外它有更好的方式去讓錢滾錢!